小心脚下!那些被我们忽视的"隐形杀手"
前几天去朋友家做客,亲眼目睹了一场惊险场面——他家老太太端着热汤从厨房出来,脚下一滑,整个人猛地往后仰。幸好老爷子眼疾手快一把扶住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这让我突然意识到,我们每天习以为常的地面,原来藏着这么多安全隐患。
防滑这事,真不能马虎
说实话,以前我也觉得地面防滑是个小题大做的事情。直到去年冬天,我在自家浴室摔了个四脚朝天,尾椎骨疼了整整一个月,这才真正重视起来。现在想想都后怕,要是当时手里拿着什么尖锐物品,或者撞到洗手台边角,那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你知道吗?根据统计,家庭意外伤害中,滑倒摔伤占了近四成。这个数字够吓人的吧?而且受害者大多是老人和小孩,这两个群体一旦摔倒,往往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。我家楼下张阿姨就是去年在菜市场门口滑倒,股骨颈骨折,到现在走路还不利索。
哪些地方最危险?
说到容易打滑的地方,浴室绝对是"重灾区"。瓷砖沾水后那个滑啊,简直跟溜冰场似的。记得有次我洗完澡,光脚踩在湿漉漉的地砖上,差点表演了个"一字马",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。
厨房也是个危险地带。油渍、水渍混在一起,那叫一个滑不留手。我有个朋友就是在炒菜时溅了油在地上,转身拿个调料的功夫就摔了个大跟头,锅铲都飞出去老远。
再说说我们经常忽视的楼梯。特别是那种光滑的木质或大理石楼梯,穿着袜子走上去,分分钟让你体验"自由落体"的感觉。我家对门李叔就是在下楼梯时滑倒,结果手腕骨折,三个月没法写字。
防滑妙招,亲测有效
经过多次"血的教训",我也摸索出一些实用的防滑方法。首先就是选对拖鞋,千万别贪图好看买那些鞋底光滑的。我现在穿的都是那种带防滑纹的浴室拖鞋,虽然丑是丑了点,但安全第一啊。
对于浴室地面,我发现铺防滑垫真的很管用。不过要注意定期清洗,否则垫子下面容易藏污纳垢。另外可以在淋浴区铺上防滑砖,或者在现有地砖上做防滑处理,花不了几个钱,效果却立竿见影。
厨房的话,我的经验是看到油渍水渍马上擦干。虽然麻烦,但总比摔跤强。还可以在经常走动的地方铺上防滑地垫,特别是水槽和灶台附近。
说到楼梯,最实用的办法就是铺防滑条。我家楼梯每一阶都贴了,虽然看起来不太美观,但至少不用担心走着走着就"坐滑梯"了。还有个土办法,就是穿防滑性能好的家居鞋,这个真的很重要。
特殊天气更要当心
梅雨季节和冬天是最容易发生滑倒事故的时候。记得去年冬天,我早上出门上班,单元门口的台阶结了一层薄冰,差点让我表演了个"平沙落雁"。现在学乖了,遇到雨雪天气,走路都是小碎步,跟企鹅似的。
下雨天进门前,最好在门口放个脚垫,把鞋底的水蹭干净。我还在玄关处准备了个小凳子,专门用来换鞋,避免站着换鞋时失去平衡。
老人和小孩的防护更重要
家里有老人孩子的,防滑措施更得做到位。我奶奶八十多岁了,现在她房间到卫生间这条"动线"上,我全都铺了防滑垫。虽然老人家总嫌我小题大做,但安全无小事啊。
有小孩的家庭更要注意。小朋友跑跑跳跳的,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摔伤。我家小侄子就是在客厅玩的时候滑倒,额头磕在茶几上,缝了三针。现在想想都心疼,早知道就该把客厅地板也做防滑处理。
公共场所也不能掉以轻心
除了家里,外面的危险也不少。商场、地铁站这些地方,光滑的地面遇上雨天,简直就是"摔跤大赛"的现场。我有次在地铁站,就因为地面太滑,差点摔个"狗吃屎",幸好扶住了栏杆。
现在我去这些地方都特别小心,看到"小心地滑"的牌子就自动切换成"小碎步模式"。建议大家也养成这个习惯,看到湿滑地面宁可绕道走,也别冒险。
最后说两句
地面防滑这事吧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。平时可能觉得无所谓,但真摔一跤就知道厉害了。我现在是宁可多花点钱做防滑,也不愿意去医院花冤枉钱。
记住啊,安全这种事,预防永远比补救重要。别等摔伤了才后悔没做好防滑措施。从今天开始,检查一下家里的地面安全吧,为了你自己,也为了你爱的人。